新视角 教育学习 适宜力学环境有望提高骨腱损伤疗效

适宜力学环境有望提高骨腱损伤疗效

5日,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悉,医院运动医学科教授吕红斌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力学刺激介导局部微环境对干细胞的调节及其在骨腱界面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日前结题,部分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运动医学临床新进展年度盘点》。该研究发现,力学刺激(即运动康复)是骨腱界面损伤最重要的调控因素,营造适宜的力学环境,有望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疗效。同时,团队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骨腱界面损伤运动康复治疗标准。

人体运动的发生,主要由骨和肌肉协调完成。肌肉在骨上的附着部位被称为“骨腱界面”。骨腱界面结构复杂,损伤后修复困难且易造成二次损伤,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限。促进骨腱界面损伤的快速优质愈合,是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的关键,也是运动医学界亟须解决的难题。

目前,运动康复是治疗骨腱界面损伤的重要方式。但在我国,不同医院的运动康复方案各有差别,尚未形成骨腱界面损伤运动康复治疗的统一标准。

为解决这一问题,吕红斌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骨腱界面的梯度渐变结构,发现损伤后该梯度结构破坏、难以再生,而不同形式的力学刺激对促进骨腱界面损伤后梯度结构恢复的作用各不相同。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向临床医生及患者传输科学的运动康复理念。同时,团队还开发了一系列骨腱界面修复移植物,可为未来临床治疗骨腱界面损伤性疾病提供新方法。

吕红斌表示,尽管团队在力学和神经调控骨腱界面损伤修复的作用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但更深层次的机制还有待挖掘,如对力学响应干细胞的鉴定、外周损伤中枢调控机制的解析等。她透露,近期团队发现了骨腱界面中存在一种特殊干细胞,能对不同力学刺激作出响应。

下一步,团队将以这种力学响应干细胞为突破口,探索怎样的力学刺激最有利于骨腱界面的再生。同时,还将持续研究大脑和外周骨腱界面的交流机制,为骨腱界面损伤修复中可能存在的中枢―外周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记者俞慧友)

来源:人民网

广告位

新视角 免责声明:本文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网络,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http://www.newxen.com/1761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nvshen216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2536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