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 教育学习 浙江高校学子化身“主播” 助力解决非遗传承难点

浙江高校学子化身“主播” 助力解决非遗传承难点

“我不是专业的主播,只能一遍遍去详细介绍这个漂亮的非遗竹编包包。”镜头前热情推销的是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两位学生,他们正在介绍自己团队与非遗大师合作设计的“竹梦令”系列竹编包。不少网友刷屏留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带货多多益善”。

据了解,浙江理工大学“创遗”社会实践团多次前往浙江湖州安吉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走访了黄厚喜御扇堂、祝和春竹编工作室、张国斌扇艺工作室、余杭纸伞之家、瓶窑风筝彩灯以及西湖绸伞等国家级和省市级非遗工作室。

4月中旬,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浙江理工大学“创遗”社会实践团再次出发,在调研祝和春创艺竹编工作室时,团队成员对竹编包十分感兴趣,他们认为竹编包和团队设计库中的杭州织锦可以做一个有机结合。

经过与浙江安吉立体竹编技艺第五代传人祝和春的交流与合作,这几天,“创遗”社会实践团设计的非遗竹编织锦“竹梦令”系列包包上线。“竹梦令”即“逐梦、筑梦、助梦”,梦也表示梦幻绚丽的织锦,也代表团队对非遗文化的梦之旅。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切实体会到了非遗传承的痛点、难点。”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陈欢说,手工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难度,使许多手工艺品的样式和形态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同时,一些手工艺品的设计与样式过于保守,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收到不少非遗传承人的诉求后,“创遗”社会实践团依靠自身的设计团队,与多家非遗工作室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签订了初步合作意向书。

非遗的传承和传播都需要新的方式。该校带队老师黄荷淼说:“这个意向书就是想通过非遗传承人的传统技艺和现代年轻人创新思维的碰撞,实实在在地解决非遗传承人面临的传承人才短缺、市场需求萎缩、品牌推广不足等问题。”

据了解,为更好满足非遗传承人的诉求,号召年轻人再创非遗,该团队还在研发、试运行名为“创遗”的小程序。

在调研期间,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更是化身模特在当地上演了一场多元非遗元素的走秀。撑着油纸伞、手提“竹梦令”,浙江理工大学青年学子展示着年轻群体与传统非遗的完美邂逅。同时,团队还开设了创遗集市,设立了五个非遗体验摊位,向当地居民展示余杭油纸伞、古法香囊、立体竹编、竹扇和绒花等非遗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接下来,“创遗”团队将继续开展调研工作,不断更新迭代创遗设计库,挖掘更多“非遗+”合作,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次我们的同学通过直播,让非遗文化又火了一把。未来我们也将会同时开展更多的线下活动,提升民众参与度,希望以此带动非遗资源聚集地的产业发展、居民增收,让非遗年轻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吕品说。(童笑雨 张若娴 张凯)

来源:人民网

广告位

新视角 免责声明:本文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网络,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http://www.newxen.com/1799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nvshen216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25366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