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向“新”向“实”牢筑产业之基

IT科技
2024 06-05 00:12:00
分享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通讯员 李聪迎 许丹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之基。6月4日,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三年出形象”的重要时间节点,西安高新区举行2024年集中开工及竣工投产活动,通过一批高质量项目的开工、投用,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推动丝路科学城从一张“蓝图”摇身变成一座产城融合、蓄势待发的科技新城。

美好蓝图变精彩版图

3年光阴里,拔节生长的丝路科学城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云巴即将开通,公司旁边的15号地铁线明年也要开通了,交通越来越方便。”公司搬到恒业大道附近的韩迪见证了西安高新区的点滴变化。周边的楼群越建越密、公园绿地也越来越多,路网交通更加完备通畅,“丝路科学城就是西安的未来之城,”韩迪十分看好这片新区的发展。

2021年6月,西安高新区以打造科创新阵地为核心目的,全面启动丝路科学城建设,也赋予了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2022年12月,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丝路科学城被确认为“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试运行期间的云巴穿梭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 受访者供图)

次第林立的高楼中,四通八达的路网拉开了这座产业新城的发展框架。丝路科学城启动建设以来,“六横六纵”交通骨架基本成形、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快速转换,中央创新区总部经济项目陆续封顶,学校、医院、公园绿地等优质配套设施加速建成,为新城增添丰富内涵。

3年来,丝路科学城紧扣“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战略目标,到“十四五”末,将聚集50万人口,承载1万亿经济规模;到2035年,聚集人口150万,经济规模突破3万亿元,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作为全国首个‘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将持续推进产业布局发展、人才引培、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生态营造,推动西安科技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主任申康表示。

生态新城汇聚科创要素

近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示范项目自2023年6月产氢以来,截至5月30日已安全平稳运行超300天。

“我们提供了16台套碱性电解槽及气液分离、氢气纯化装置,用领先科技为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项目贡献力量。”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肖胜杰说。

丝路科学城西北方向,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启用了新的总部大楼,该公司主要从事水电解制氢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营收14亿元,将有力推动西安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的总部大楼 (受访者供图)

6月4日的集中开工及竣工投产活动上,氢能、光电子、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共11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80.41亿元。此外,还集中开工25个项目、总投资约242亿元,涉及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其中,先进制造类项目12个、总投资159.59亿元,占据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额的半壁江山。

立足于国家“双碳”目标、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时代,由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实施的西安科技产业园三期暨5G数字化工厂及科创研发大楼正在加紧建设中,这一电力电子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满产后可实现年产50吉瓦光伏逆变器、10吉瓦储能变流器,预计实现年产值60亿元。

此外,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楼已拔地而起,这是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首家企业总部,将持续吸纳相关公司入驻,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随着未来之瞳系列总部项目陆续投用,丝路科学城将加快汇聚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助力前沿技术研发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说。

(来源:中国科技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