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改善叠加估值优势 A股吸引力持续提升

商业财经
2024 09-18 10:13:30
分享

宏观基本面改善预期不断强化、估值优势日益凸显,再加上产业资本大力回购和增持,机构普遍认为,当前A股市场已经具备较为明显的底部特征,短期不应对市场过度悲观。


基本面改善预期不断增强


2024年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和稳增长措施的落地,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总体延续了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也为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系列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0.35%,八成行业、近六成产品实现增长。装备制造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上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8%,比上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上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1至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继续快于同期商品零售增速。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5%,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则显示,1至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7月,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3%,环比提高0.1个百分点,扭转了4月以来的回落态势,呈现温和回升态势。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作为企业中最活跃的群体,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改善,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复苏的趋势。已经披露完毕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沪深两市有56.6%的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7%的公司盈利,49.2%的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2024年第二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0.4%,降幅较一季报的4.5%明显收窄,上市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至17.9%,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海通证券研究指出,二季度企业盈利小幅回升反映出当前宏观经济处在修复之中。中信证券则表示,进入2024年,不论从一季报还是中报来看,内需消费、供给格局较好的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科技板块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同环比正增长。该机构预计,下半年A股盈利结构亮点仍将延续当前格局,预计2024年A股盈利同比增速将从2023年的-2%回升至+1%,非金融板块净利润增速将从2023年的-3%回升至2024年的0%。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经济的稳步复苏,中国经济的新动能新优势也在进一步加快培育。7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较6月加快1.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上工业4.9个百分点。前七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2.8%,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前七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7%,比全部投资高6.1个百分点。


整体估值优势日益显现


不断改善的基本面为市场提供了支撑,而日益突出的估值优势,则正在不断提升A股市场对于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机构普遍认为,当前A股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从市场估值水平来看,华西证券研究显示,截至9月6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和科创50的平均市盈率(PE、TTM)分别为12.27倍、19.72倍、23.70倍和48.64倍,均处于历史低位。横向对比来看,同期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则分别为26.26倍、40.35倍和27.30倍,整体来看,A股市场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对比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估值优势。


机构普遍认为,当前市场已经具备较为明显的底部特征。大同证券指出,从三个角度来看,A股底部特征越发明显:一是风险溢价逐步走高,当前权益资产风险溢价已经超过今年2月5日,并且接近近10年来的最高值,历史规律表明,权益资产风险溢价与A股指数存在较为标准的负相关性。二是A股整体估值已经接近2024年2月创造的低点。估值的持续走低,或许在一定意义上产生了更多的便宜筹码,结合当前市场成交额,地量的市场交易额伴随的是较低的市场价格。三是中报业绩披露,市场的风险或已经释放,权益配置的后顾之忧减少。


中信建投则指出,短期市场反映的悲观预期已超2月初,一方面全A股权风险溢价已超过2月初,仅次于2018年年底,处历史极值水平;另一方面全A成分股自2月初低点以来中位数涨跌幅和等权涨跌幅均转负。近期交易层面也出现重要底部特征,一是以流通市值计量的换手率已接近或与历史上几次大底水平相当;二是前期表现较为强势的银行等板块近两周明显补跌,而强势股补跌往往是市场调整末期的常见信号。综合盈利、估值、交易特征等各方面看,市场已经具备底部条件。


市场托底力量不断成长


在基本面改善预期不断增强,市场估值水平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同时,产业资本以及主要市场机构的托底力量,也在坚定地成长中。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A股回购参与度创下新高,大市值公司纷纷带头示范,“注销式”回购显著增多,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期间,沪深两市共有1127家上市公司新增披露回购计划1204单,同比分别增加814家和882单,计划回购金额上下限区间为789亿元至146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09亿元和758亿元;共有1463家上市公司实际实施回购,合计金额已超过1000亿元,同比大幅增加。沪深两市披露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中,千亿市值有15家,百亿市值有204家,市值前三的分别是中国石化、工业富联、恒瑞医药。其中,94家为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公司。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更直接回馈投资者、稳定股价水平,上市公司积极予以响应。今年1至8月,沪深两市新增披露“注销式”回购计划合计170单,同比增加136单,计划回购金额上下限区间为189亿元至324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21亿元和203亿元。此外,还有多家前期已披露回购计划的公司主动调整回购用途,变更用于减资注销,更直接、更立竿见影回报投资者。


增持方面,今年1至8月,沪市共有595家公司新增披露大股东、实控人、董监高增持计划,同比增加447家;增持金额上限合计476亿元,同比增加344亿元。其中9家增持上限超过10亿元、17家增持上限超过5亿元,向市场传递了坚定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积极信号。


从持仓情况来看,尽管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震荡下行,但作为长期资金代表的险资等正在进一步加大对于A股市场的配置。华西证券研究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5.02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比重5.91%。外资持有A股总市值2.70万亿元,占总市值比为3.18%(上季度末为2.79万亿元,占比3.17%),占比略有上升。保险资金持有A股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共3.78万亿元,占总市值比重为4.45%(上季度为3.60万亿元,占比4.09%);持有股票市值为2.08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2.45%(上季度为1.95万亿元,占比2.21%)。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