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思金委员:推动高校科创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IT科技
2024 03-11 01:12:00
分享

信思金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我在武汉理工大学工作近40年,感受到高校科研人员心怀“国之大者”,弘扬科学家精神,矢志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和支撑建材建工、交通、汽车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

2023年11月4日,我到上海参加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命名交付仪式。

我校组织优势学科力量和多个跨院系科研团队,承担了大型邮轮国家创新工程专项中的邮轮美学设计技术、13万总吨级大型邮轮工程开发等课题的研究任务,在邮轮重量重心控制、安全返港和振动噪声控制等关键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支撑我国首艘大型邮轮的高质量研制工作。

大型邮轮是国家制造业、科技水平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尽管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激发科学家潜能。

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制订了科技成果转化办法,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基金),每年遴选20—30项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组织约10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商业化概念验证,盐湖卤水提锂等创新成果经过商业化验证后,受到投融资机构和企业的“追捧”。

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为此,我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今年全国两会,我提出了《关于加快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提案》。

我建议,以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为契机,全面梳理存量专利,加强对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在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中对概念验证中心加强统筹支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工作体系。

围绕激发科学家创新创业潜能,创新科技成果资产管理模式,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等新模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以更高效率更实效果更大效能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整理)

(来源:中国科技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