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合肥六中新桥校区项目地的智慧工地

IT科技
2024 07-21 15:12:00
分享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塔机监控及吊钩实现智慧大屏实时可视、抹灰和喷涂机器人在墙体精准作业、智慧AI系统可自主监控识别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等违规行为……

7月20日,记者走进由中国能建集团安徽电建二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合肥六中新桥校区项目地,近距离感受智慧建造在项目一线的运用。

合肥六中新桥校区效果图。洪敬谱 摄

新技术实现安全管理

在项目经理陈检胜的引导下,记者先后参观了智慧工地展厅、实体样板展示区、安全体验区、岗前培训区、质量样板区等五类展区。

在智慧工地展厅内,智慧大屏上实时动态显示全场视频监控、塔吊可视化管控、环境监测、施工进度追踪、进场物资与考勤人数等。

项目建立了塔机预警螺母监控系统,通过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实时监测螺母的松紧状态,并可随时发出预警信号。

“新技术的使用,在安全管理上实现了‘一个螺母都不放过’!”陈检胜说。

在智慧安全体验区,公司安放了传感技术与AR技术集成的建筑工地灭火系统设备和心脏复苏现场救援模拟设备。

陈检胜说:“通过这些设备,所有工人都可以学会操作消防器材、掌握心脏复苏抢救技能。”

在实操展示区,地面整平机器人正在工作,伴随着有节奏的振动,机器人高频率操作,在自动找平的同时完成整平,动态之中传递着整体混凝土浇筑的美感。

技术人员介绍,相较于人工,地面整平机器人可节约用工成本超过30%,并可实现高精度低误差。

此外,玻璃安装精灵、三维激光雷达扫描仪、钢结构焊接机器人、自动智能布料机等一系列智能建造设备及实操演练,让记者“大开眼界”。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提前消除技术障碍、提高工作效率有极大好处。该技术已在合肥六中新桥校区项目施工中深入应用。

“项目团队针对新型工艺带来的施工难点提前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并通过该技术排查图纸问题1000多条。”陈检胜说。

施工过程中的创新

施工现场使用的材料处处充满“新”意:蓝色模板式防护网、低压太阳能照明设备、预制叠合板等,节能低碳又环保。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铝模板技术等10项新技术如今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提高建筑质量、降低施工成本,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钢筋与混凝土技术、模板脚手架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信息化技术等9大项23小项新技术,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合肥六中新桥校区项目自启动以来,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项目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项目已申报九项创新专利成果,其中四项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项目致力于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创新,进而让这些创新成果反哺到施工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陈检胜说。

近年来,安徽电建二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智慧工地引领未来、智能建造重塑行业、绿色建造守护环境、创新驱动发展未来,不断突破传统建造模式束缚,通过持续创新,成功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这个项目不仅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更为新时代校园建设赋予了新内涵和新价值。”安徽电建二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白江文说。

(来源:中国科技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